政务公开
经信动态
重要会议
要闻
专题专栏
网上办事
在线咨询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
经信动态
首页 > 经信动态
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1-07-08 16:13:4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经信局(市中小企业局) 字号:[ ]
分享:


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工业战线迎难而上、破冰前行,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两手硬”“两战赢”和“六稳”“六保”任务,在真抓实干中彰显经信担当,展现经信作为,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展示“重要窗口”“绍兴风景”贡献经信力量。

1.防疫复工“两战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为实现工业经济稳增长,按照党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市经信局主动作为,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不断强化“六稳”举措,打好稳增长和防疫两场仗。一是高效统筹防疫物资。疫情暴发期间,绍兴经信防疫部署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想方设法保供应,规范高效强调配,为坚决打赢省、市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已科学精准调配各类口罩8000余万只,防护服200余万套,各类医疗物资20余种,其中向省和国家供应口罩占比达到60%以上,最大限度地做到了防疫物资保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称赞绍兴“为全省乃至全国大局作出了关键贡献”。二是精准推进复工复产。突出问题导向,创新“十法”,着力破解企业员工难返、配套难保、运输难畅、成本难降、风险难控、物资难备等复工复产“六难”,开年以来绍兴全市规上工业复工复产率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同时,在全省率先提出防疫复工两手抓,推动企业火线复工,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领跑全省,“链式复产十法”引起全国关注。三是专班工作走在前列。市工业专班紧盯工业经济“1+6”核心指标,建立“五个一”推进机制,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赛马争先。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高于全省平均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在全省率先扭负转正;5月工业攻坚指数和专班工作实现全省“双第一”,“一区域聚焦一件事”经验做法作为地方优秀案例在全省推广。

2.聚力工业“全年赢”。紧盯“开门红”、“半年红”、“全年红”目标,系统谋划部署、深挖后劲潜力,确保工业经济稳增长,一是强化运行监测指导。建立健全工业企业运行监测“六本帐”和工业经济预警“直通车”机制,做到建好一个企业库、建好一支专员队伍、办好一个互动沙龙、编好一份预警快讯、理顺一套激励机制这“五位一体”抓预警。紧盯权重企业、核心企业、异常企业数据指标报送进展情况,重点关注统计数据失真、失速、超速企业,做到数出有据、应报尽报、应统尽统。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健全“三个一”制度,各条线每周下基层一次,每月到省厅、市级对口部门沟通汇报一次,每月撰写一篇问题、建议类专报,强化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系统厘清经济增长制约瓶颈,为领导决策提供精准信息,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累计报送各类专报67篇,85%获得市领导批示。三是抓实主体培育。建立健全单项冠军—雄鹰企业--隐形冠军—雏鹰企业—专精特新全周期的企业培育提档升级链条。全市已有省级认定雄鹰企业6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0家,全面启动“雏鹰行动”,不断强化“小升规”“净增规”“专精特新”等中小微企业培育举措。建立健全“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库,截至目前,全市共入库“小升规”培育企业846家,超额完成省定800家的年度入库目标数,入库率为105.75%;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250家,新增省级“隐形冠军”和培育企业36家。

3.集群制造“升级版”。坚持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四链齐抓”,重塑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实施“双十双百”培育行动。及早启动实施“双十双百”现代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大会上被时任省委主要领导在全省大会上点赞绍兴“很好、很实”。组织召开全市集群制造发展大会,大力实施“九链提升”组合拳,建立集群(产业链)长统筹工作推进机制,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省经信厅的大力支持,并获得省经信厅重点推荐。深化省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综合试点,促进纺织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绍兴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被国家工信部列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跨区集聚实质突破。今年以来,市区34家涉改印染企业整合成5大印染组团项目全部落户柯桥并加快推进,现所有印染组团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50亿元;21家化工企业全部签约落户上虞,其中,东湖高科项目已完成开工建设;生成绍兴史上体量最大的投资208亿元的圆锦新材料项目已于12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省主要领导高度评价绍兴“做成了多年来省委省政府想做而没有做的大事”。时任袁家军省长亲赴绍兴调研并听取三圆石化“量身定做”方案,高兴夫副省长亲临现场参加涉改化工企业签约落户仪式。三是纵深推进亩均改革。推进落实《绍兴市全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2020年工作要点》,大幅提高评价覆盖面,在规上企业评价全覆盖基础上,全面推动规下占地3亩以上开展综合评价,规上企业实现亩均税收18.12万元/亩, 亩均工业增加值97.95万元/亩,分别同比增长2.4%和8.1%,分行业开展亩均效益领者企业的评选,共有103家企业入围。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差别化配置要素资源的指导意见》,健全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分配与“亩均效益”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扎实推进低效整治。按照“属地负责、条线联动”原则,面向“22+4+X”个国家、省级和各地自行确定的重点行业“地毯式”开展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摸排整治,以高标准、严要求,坚决“零容忍”列入国家、省、市淘汰目录的设备和产能;对低效企业全面实行问题整改清单化管理,定期开展摸排整改,根据整改问题类型和部门责任分工,分区域、分整治类型、分责任部门建立管理台账,每月由市转升办向区、县(市)和责任部门编发整改验收清单,明确完成时限,及时整改销号。1-11月,全市已完成淘汰落后产能157家,整治提升低效企业1003家,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并获全省“腾笼换鸟”考核八连冠。

4.数智赋能“快车道”。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主动发力数字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1-11月份,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4.1亿元,同比增长7.1%,高出规上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一是打造5G工业应用先行区。密集出台《绍兴市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关于加快推进5G网络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5G基础建设和应用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布局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截至12月底,今年新建通5G基站8000个,实现全市主城区5G网络基本全覆盖;遴选28 家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其中“喜临门 5G 弹簧机床车间应用”列入 2020 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十大典型应用案例;建成首个省级区域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云计算绍兴中心。二是加速数字产业化布局。紧盯数字产业化发展,倾力打造“万亩千亿”平台,目前全市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及应用”产业链基本成型。继豪威科技(芯片设计头部企业)、中芯绍兴(代工制造头部企业)落户后,新引进封装测试头部企业长电科技,于6月4日获批施工许可;投资100亿元的两岸集成电路创新产业园项目(一期)顺利奠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动工开建;显鋆晶圆测试与重构封装项目已摘牌;中芯绍兴一期已建成投产,目前发展势头强劲,预计2020年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投资700亿的清华紫光先进存储芯片项目正在接洽。三是产业数字化演进升级。高水平创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年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企业11家,居全省第三;“陀曼智造轴承云”“创博龙智袜业云”等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工业互联网推广名单;新增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4家,累计创建29家;累计完成上云企业近4万家,打造省级上云标杆企业16家。四是智能化改造加码提速。全面推广新昌智能制造模式,563家规上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 501 个,新购置工业机器人1691 台,在役机器人累计达到13031台,完成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 235 个,累计创建智能工厂 6 家、打造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36 个,每万人制造业员工机器人拥有率由2019年的166.7台/万人上升至210.2台/万人。

5.园区整合“开新局”。坚决打破坛坛罐罐,深入推进工业园区(小微园)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全力打好“退散进园”“退低进高”“退污进绿”“退劣进优”攻坚战。一是重构园区版图。制定出台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试点方案、加快工业园区整合提升行动方案、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小微企业园三年发展规划等一揽子方案意见,对工业园、小微园实施联动规划调整。通过整合集聚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整体转型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累计关闭撤销111个,并入开发区84个,转型发展9个,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已从3个缩减为1个,省级以下工业园区从281个整合到24个,其中8个通过标准化改造验收;全省开发区(园区)改革提升现场会在绍兴召开,相关经验做法多次获省主要领导肯定。二是明晰园区定位。按照“差异化、特色化”理念,明确每个园区培育2-3个主导产业,倡导打造“一园一业、一园一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已形成湖塘黄酒产业园、崧厦时尚伞艺产业园、大唐袜业两创园等一大批产业辨识度强、品牌美誉度高、亩均效益领跑的特色产业园。组织实施“百园万企”建设行动,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年度小微企业园建设计划,今年来新增省里认定小微园25个,累计达到95个。三是强化园区运营。组织实施“百园万企”建设行动,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年度小微企业园建设计划,目前全市在建小微园23个,已完成建筑面积92.74万平方米,至10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20.37亿元。加快闲置、老旧厂房改造,全市82个小微园中有38个利用老旧厂房和腾退用地改建新建,涉及用地2925.5亩,占园区总面积的36%。围绕新动能培育,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园,着力发展研发设计、科创文创、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园。全市共有生产制造类小微园59个,科创园6个,文创园 12个,电商园5个。四是提升园区能级。全面启动新一轮工业园区高标准改造,结合治水治气、“三改一拆”、安全整治三年计划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园区环保安全、违法建设、环境面貌等园区乱象,累计整改问题7595个,拆除园内违章186.9万平方米、整改安全隐患5423处。对保留的工业园区全面开展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绿化美化等升级改造,累计新增路网167公里、供水管网105.3公里、排污管网109.7公里。开展“七优五星”园区创建行动,着力打造一批形象、效益、生态、党建、服务俱佳的“五星”园区。

6.企业服务“组合拳”。以“三服务”活动为统领,突出问题导向,以“企业码”为重要抓手,着力优化企业服务、创新服务、平台服务、政策服务、公共服务,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企业码”全覆盖。制定《绍兴市建设应用企业码工作方案》,全方位无死角推广“企业码”申领和应用,全市共有23.65万家企业申领企业码,领码率在全省率先破百;加快推进“企业码”应用,出台《绍兴市企业码专区建设方案》,在“绍兴专区”设置政策直通车、网上申贷、社保在线、网上市场、在线招聘等12个大类25个应用模块,工信部领导高度肯定并要求作为全省试点在全国推广。二是打造企业服务链。开展“助企六稳”专项服务,创新开展“i企业”“云课堂”等线上活动,打通涉企综合服务平台、“三服务”“走企连心”和政企面对面等线下服务机制。强化驻企服务,实施“一人一季一事”活动,开展“聚合服务、组团服务”专项行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共走访服务企业2.5万余家次,截至12月底,收集问题建议40366个,其中已办结39574个,办结率97.8%,企业满意率100%。优化政策服务,制订《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编制《绍兴市应对疫情惠企政策汇编》、每月政策申报指南、税收优惠专项政策等电子书。三是系列活动匠心制作。9月举办环保技术装备现场展示会,通过集中举办招商推介活动,积极为需求企业和装备企业搭建供需交易与创新交流平台,共组织开展专场推介活动6场,展会共促成供需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52项,涉及金额超1亿元。10月牵头举办“成都·绍兴周”,举办成都.绍兴周“越地国粹”主题展,共计511家企业参与和10500件展品展示,充分展示近年来我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最新成果;成都周期间累计签约项目近300亿,并促成总投资500亿元的融创鉴湖未来城后续项目签约。四是减负降本持续推进。牵头做好企业降本减负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降本减负127.65亿元,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16.98%。继续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妥善处理6起清欠工作投诉件。五是平台服务能力提升。市涉企综合服务平台坚持“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理念,着力“1+4+7+50”服务网格体系。通过开展“i企业”“云课堂”“政策通”“金融帮”“法律帮”“创业帮”等系列活动,组织线上云课堂22期,累计观看企业7万余家次;加强小微企业金融网贷服务,今年以来为7411家企业放贷金额为249.7亿元,2012年以来,累计为9.53万家企业放贷金额为2976.2亿元;今年平台荣获“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及“浙江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荣誉称号 。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奋力打造全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城市”目标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推动产业集群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全行业智能化、主体培育雁阵化、项目管理周期化、企业服务集成化,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努力为绍兴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提供硬核力量和“绍兴样板”作出更多贡献。

(二)主要目标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7.5%,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

——重点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10%,亩均税收提高6%;

——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7%;

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新突破:2021年,争创国家级印染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级精细化工制造业产业集群两个国字号产业发展平台;

省级产业发展平台新突破:2021年,争创省级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和省级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两个省级产业发展平台。

2021年全市工业基础更加坚实,转型升级更加坚定,产业链发展更加坚韧,创新动力更加强劲,主体活力更加充沛,企业服务更加精准。争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和争取“腾笼换鸟”实现“九连冠”。

(三)重点抓好抓实“三件事”:

——破一件难事:强势启动工业园区全域治理。制定实施行动方案、工作清单和专项政策,组建工作专班和强有力协调机制,按照“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全域推广”原则,以“集聚提升一批、就地转型一批、关停退出一批”为主要路径,对亩均低效企业、落后产能企业、“四无”企业、问题挂牌督办企业等四类企业实行清单化整治提升,2021年底前完成省级以上“2+7”重大平台综合治理,确保三年基本完成,五年全面治理。

——创一件新事:争取“企业码”应用全省试点。推进“越码助企”服务集成化改革,着力构建“一码一平台一队伍”企业服务机制,全面建成25个应用模块,做精做细政策体检等特色化应用,打响“越码”品牌,争取成为“企业码”推广应用全省试点。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启动实施智能化改造规上企业全覆盖(5年完成)。2021年高标准打造智能工厂 10家,智能车间100个,智能生产线1000条。

(四)工作举措

1.“高质量”锚定第一方阵。一是加强工业稳运行监测。紧扣“稳”“保”主题,加强“运行智控”体系建设,建立运行情报站、绘制运行实时图,拉好运行网格员。落实好全省“放水养鱼、涵养税源”五大行动,切实做好“两直”拨付、“双创”减负、重点纾困、新兴培育、招商增效等工作,确保工业经济全年红,力争完成规上增加值增速8%。二是拓展工业投资空间。紧抓“双十双百”产业集群发展契机,制订出台工业项目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见,打造重点工业投资项目“五色图”升级版,积极谋划“1521”重点工业项目,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0%以上。进一步完善项目跟踪机制,做精做实工业项目投资“四本账”,管牢项目新增帐,紧盯项目进度帐,做好强链补链帐,解决项目梗阻帐。实施 “一局长一项目”专项行动,力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三是分类推进企业培优育强。健全完善中小微企业发展长效机制,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全市一盘棋。深入推进实施单项冠军企业、“雄鹰计划”、“隐形冠军”、“雏鹰行动”计划,深入实施“金种子”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精选3000家中小微企业,建立“专精特新”、“拟升规”、“已升规”小微企业“三个库”,助推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争全年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3家,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30家,新增“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数1400家,确保“小升规”企业500家。

2.“群链制”深耕制造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工业强市,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一是深入推进“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行动。全面落实“双十双百”群(链)长工作联系机制,全力创建国家级化工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全年新引进5亿元以上招商项目50个以上,评选若干个领先集群和领先产业链,新建2个省级产业集群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有效招引一批头部企业和引擎项目,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互补性强、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的投资项目,促进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紧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研发,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支持链群开展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二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版。立足我市传统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从1.0版的空间整合、园区集聚、倒逼整治为主导,向高端化、数字化、集群化、服务化、绿色化迭代升级,着力打造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抓实抓细印染化工跨区集聚工作,实现化工第一批、第二批企业开工建设,在全面实现印染化工集聚的基础上,统筹抓好省级综合试点和6个分行业试点,编制完成《绍兴黄酒保护和发展条例》,积极争取省政府督查激励。三是乘势推进新兴产业做优做强。 抢抓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期,重点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打造产业创新平台,争取创建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两个省级创新中心,更好发挥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作用,不断健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形成更多的新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四是扎实推进低效企业整治出清。组织实施超期服役设备淘汰出清行动,重点针对印染定型机、工业炉窑、化学反应釜、压力容器、工业升降设备、变电站、锅炉等七个重点领域,对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设备进行专项淘汰;围绕“四无三高两低”企业,充分利用“四法律一政策”,整合部门力量,强化区域协同,扎实推进低散乱企业整治出清行动,2021年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1000家,淘汰15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

3、“全领域”打造数智生态。坚持以数字变革为引领,抓住数字经济风口,以“智”谋“质”,绍兴将抢抓数字经济风口,以“智”谋“质”,推进产业集聚、管理模式、生产流程、产品创新、公共服务全行业、全过程、全周期数字化。一是“全城化”推进“5G+”应用。深入推进全市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审批“一件事”改革试点,加快各主城区、交通枢纽、生产基地等重点区域5G网络建设,“5G”基站数量累计达到12000个,实现主城区5G信号连片优质覆盖。大力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重点谋划越城(袍江)省级区域数据中心建设,推进越城(城东)、诸暨、嵊新3个县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化推进“7+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积极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和5G应用项目示范推广,评选推广“5G”工业应用十佳和“5G”社会应用十佳案例,打造“5G工业应用之城”。推进“智能驾驶车路协同(绍兴)创新示范中心”“喜临门5G云智慧工厂”“城投5G+鲲鹏创新中心项目”等5G示范应用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全省工业互联网发展先行区。二是“全覆盖”推广智能制造。加快智能化改造扩面提标,在分行业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基础上,按照分批、分层、分类逐步推进,到2025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实施“智能工厂”创建行,2021年全市打造“智能工厂”10家,智能车间100个,智能生产线1000条;新培育市级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商10家以上,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2000台。三是“全智域”打造创新平台。深化构建“两院一室多园”的数字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浙江新芯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和绍兴工业互联网学院作用,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地标,加快互联网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推进与阿里云共建鉴湖工业互联网实验室,打造集教育培训、应用研发和示范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实验室,积极创建省级实训基地。加快工业园区、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园、文创园等各类园区的数字化、智能化步伐,积极争创省级数字化示范园区和试点园区。四是“全链式”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万亩千亿”级新产业平台建设,加快绍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推进中芯国际(绍兴)、长电科技(绍兴)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开展集成电路产业重点企业和关键环节排摸,梳理产业链配套企业(产品)清单,助推产业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口替代。推进一批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短平快”强链补链项目。

4.“全域治”提升园区能级。坚持倒逼整治和示范引领结合,统筹推进工业园区、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工业平台全域治理,系统开展小微园区系列创评活动,加快提升园区总体能级和产出水平,着力构建现代化园区治理体系。一是推进工业园区全域治理。制定实施全市工业园区全域治理行动方案和工作清单,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推进机制,按照“‘2+7’重大骨干平台试点先行,市级工业园区和工业大镇重点突破,园外村级工业集聚点和低散乱企业逐步出清”的思路,以“低散乱”企业、亩均低效企业和“四无”企业等为重点,坚决打好园区治理的硬仗,2021年底前完成全市重大骨干平台低效治理。二是开展园区高质量示范创建。创新编制发布制造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数,高标推进省市县三级小微园区认定和高星级小微园区、省级数字化园区创建,制定出台市级智慧园区、“七优五星”园区、特色产业园评价办法,深入开展数字化、特色化、现代化、星级化等小微园区系列创评活动,大力培育建设一批制造业示范园区平台。2021年全市新增省级认定小微园区25家以上,创建三星级以上小微园区5家以上。三是优化园区平台集成服务。加快企业码和企业服务综合平台的园区场景应用,支持小微园区加强商务、办公、食宿、购物、休闲娱乐、医疗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整合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升级打造一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便捷优化、社会服务高效集成的现代园区平台样板。倡导园区“管家”理念,探索组建全市小微园区发展联盟,积极开展园区高质量发展互动交流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百园万企”行动,围绕数字化改造、运营改革、安全环保管理、现代化治理等方向,全年谋划开展园区特色服务活动100次以上。

5.“集成式”优化企业服务。以企业码建设应用为总抓手,全面实施“越码助企”服务集成化改革行动,着力构建“一码一平台一队伍”企业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企业服务智能化、精准化、可视化。一是加快“建码用码”进度。全面建成25个应用模块,做精做细政策体检、社保在线等特色性应用。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开发更多线下“扫码”场景,打响“越码”品牌,争取成为“企业码”推广应用全省试点。以“企业码”为基,将“经信大脑”装载整合并入“企业码”,梳理汇总经信系统各条线平台和数据库资源,实现“系统数据并库共享”,建立工业企业底层数据仓,为企业精准画像,提升经信系统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服务企业的能力与水平。二是强化“线上线下”并行。探索开展驻企服务员“五化”管理模式,实行市级部门线下走访留痕管理,实现“驻企服务员风采”“666”功能体系,推进企业重点难点堵点问题“线下领办、线上督办”机制,做到“线上线下”并行推进、融合促进。组织开展第八届工业设计大赛和“创客绍兴•创赢未来”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大赛,对有潜力的项目和团队,做好针对性的政策扶持和后续对接。三是推进人才技术服务。建设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库,编印工信领域企业技术创新典型案例集,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力争全年新培育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新评定省级以上优秀工业新产品(新技术)20只以上。继续做好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推荐)工作,开展经信系统职称评审业务培训。四是完善“有效长效”机制。继续牵头推进企业降本减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降本减负措施,完善清欠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降本减负工作体系,确保全年为企业降本减负100亿元以上。建立有效管用的企业码建设运维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周通报、旬督查、月考核”。总结一批企业码应用推广、深化企业服务、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开展示范应用评选,争取形成一批特色性、亮点性、标志性企业码应用成果。

6.“新四型”打造党建品牌。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导向,通过培养担当型、硬朗型、专业型、学习型的 “新四型”经信干部为主抓手,着力提升经信系统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创造力。一是从严从实推进学习教育。坚持突出政治理论主导,牢牢把握国家治理的正确政治方向,深入系统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原原本本学、标注重点学和联系岗位学相结合,学深悟透、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的能力,努力成为主管或分管领域的“行家里手”。深化“经信漫谈”栏目,开设“处长漫谈”,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拓宽视野。二是履职担当夯实党建基础。认真组织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政治生活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落实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形势,直面困难问题,迎接风险挑战,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勇于担当。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定落实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责任清单,对年度重点工作廉政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三是持续深入推进清廉经信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推进基层减负。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定落实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责任清单,对年度重点工作廉政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情况;实现干部廉政策档案全覆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四是全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经信业务,特别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等四大新兴产业领域,深入实施机关干部“三三制”、“一局长一链制”,系统性针对性、点对点、面对面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在调研中服务企业、寻策问道、转变作风,推动经信工作高质量发展。五是宽严相济强化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机关干部考核机制,牢固树立重实干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采取平时考核、任职考察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机关干部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的现实表现,畅通“上”和“下”渠道,确保干部队伍“一池活水”。注重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建立“导师制”,通过“一对一”“手把手”贴心指导,把年轻干部“投放”至重点工作一线、艰苦吃劲的岗位上磨练,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需求,富有“狼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