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经济运行
转型升级
产业投资
数字经济
行业管理
企业培育
队伍建设
企业减负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转型升级
首页
 > 专题专栏 > 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驶上“快车道” 工业投资勇立“新潮头” 技术装备迭代“新升级”

发布日期: 2021-02-11 08:44: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经信局(市中小企业局) 字号:[ ]
分享:


2020年,面对复杂经济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精准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风口”、主动抢抓工业经济建设重要“窗口期”机遇,大刀阔斧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紧牵重大工业项目投资“牛鼻子”,统筹谋划装备产业创新大发展,为绍兴率先走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市域发展之路积蓄动能、提供助力。


一、智能制造驶上“快车道”


智能制造推广迈上新台阶。2020年,根据《绍兴市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方案》总体部署,按照“分行业改造、梯度式推进、全市域推广”工作思路,扎实开展纺织、智能家电、金属加工、印染、化工等五场“智领绍兴”分行业智能化改造专场推进活动,分两批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501个,结合各地实际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行业扩面企业扩围,全年完成智能化改造投资148.35亿元,新增完成改造企业312家,累计改造行业范围扩大到25个,改造企业达到1300多家。


改造层次深化开拓新领域。持续推进“机器换人”,着力加强生产制造、仓储运输等生产环节智能化改造;大力推广MES系统、行业云应用,全面推动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环节部门全链条全方位数智化赋能升级。2020年,全市新增工业机器人2350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上升至214台/万人,装备数控化达50%以上,机器联网率达30%以上,两化融合指数创新高。

示范引领创建打造新样板。加强智能化改造服务商引育,强化智能化诊断指导和改造服务,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工程,实行“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示范生产线”三位联动,“省、市、县”三级联创。2020年,全市新培育市级智能化工厂服务商10家,新增16个省级智能化厂/数字化车间,6家市级智能工厂,36个市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35个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全省“未来工厂”培育名单。依托智能化改造的扎实基础和先发优势,我市龙头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典型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积极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改造提档进位。

企业降本增效取得新突破。通过智能制造与传统产业相嫁接,全市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蝶变升级,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改造实施企业在信息化、数字化融合碰撞中普遍收获“效率红利”。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18.1万元,比改造前增长27.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2.6万元/人·年,比改造前增长10.2%。化工、纺织印染等行业利润率大幅提升,龙头企业生产效率普遍提高15%以上,产品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用工和生产成本平均减少10.6%

二、工业投资勇立“新潮头”


重大项目投资达到新高度。面对疫情影响,年初率先抓复工投产,年底抓奋力冲刺,全市全年工业投资增速3.2%,较年初、7月年中低点分别回升近36、15个百分点,实现增速“N”形反转,有效工业投资积极充当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流器”“压舱石”。2020年,全市共实施重大工业投资项目39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69项,同比增长21.1%,项目总投资规模增长828.71亿元,同比增长39.6%。其中,10亿元、2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项目分别达到69个、29个、17个和3个,均创近年新高。1-12月,全市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443.6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0.8%,其中建成投产项目86个,总投资1464亿元,带动全市工业经济提档进位。


项目强链补链展现新气象。全市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和十大产业链领域,扎实推进实施一批“建链、补链、强链、延链”项目,全面增强集群发展后劲。全市共有11个项目入选省2020年度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链急用先行项目。以越城区中芯国际、长电科技、双成半导体等为代表的头部集成电路产业项目推进实施,有效弥补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链设计、制造环节短板;与此同时,百奥生物医药产业化及服务平台、兴湾精准医学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领域重点项目的有力实施,全力助推我市产业链结构创新升级。2020年,我市重点培育的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38.6%,医药行业同比增长8%。

投资助力转型探索新路径。协调用地保障,落实要素指标转移,加强项目审批服务,快速推进印染化工搬迁项目建设,助力全市工业经济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中实现“传统+创新”新型发展之路。2020年,国周、龙翔、七色彩虹、飞越等4只印染跨区域集聚迁建项目已完成投资7.9亿元,鸿大印染亦组团顺利开工;全市21家拟搬迁化工企业同期全部签落户,其中东湖高科项目已开工建设;通过集聚提升生成的圆锦新材料项目,总投资208亿元,为迄今全市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目前亦已顺利开工建设。

三产加速融合构建新优势。借助实施一批产业融合重大工业投资项目,2020年,全市三产融合再上新台阶。金融创新、科创研发、文化旅游、数字创意、智慧物流、电子商务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擦出“新火花”。嵊州市网营物联智慧供应链运营中心等一批综合项目建设开工,全面融合传统制造、电子商务、城市配送、供应链金融、交易展示、区域结算、大数据服务于一体,参与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充分释放,普遍实现企业高附加值运营。通过立足项目实施、产业联合,部分新兴企业在产品市场推广、未来发展规划上抢占新高地。

项目创新管理谋出新思路。2020年,我市聚焦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方法,重点化解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全力助推项目投资新升级。编制《绍兴市工业投资项目审批及建设流程指南》,深化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投资类项目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零次跑”。探索试点工业项目全流程管理、模拟审批,实现浙江几米物联科技园项目“从择地到开工”25天的项目审批建设新速度。落实项目清单计划,建立项目新增账、管牢工程进度账、做好强链补链账、解决项目梗阻账 “四本账”,绘制项目进度“蓝、绿、黄、橙、红”五色图,实行挂图督战。采取 “单子+方子”方式,通过帮扶提效、输血纾困、转型迭代、腾笼换鸟等综合措施分类指导,推动“落地未施工”“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的“四未”项目提速增效。

三、技术装备迭代“新升级”


装备细分领域激发新活力。依靠我市装备产业良好基础,按照承接大产业、聚焦大项目、实现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细分行业实现逆势发展。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7%,高于规上工业5.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897家装备制造规上企业完成产值1127亿元,同比增长9.4%,高出规上工业7.1个百分点。


技术成果转化实现新飞跃。深入实施智能装备强基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聚焦装备产业链研发关键核心环节,注重解决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研发、市场首次应用、推广等问题,全力助推装备技术成果转化。全年新增国内首台套1项,省内首台套2项,累计认定省级及以上首台套146项,其中国家首台套8项。通过大力实施解决产业链断链断供问题的“短平快”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制度,加大科研开发力度,目前全市已形成一批进口替代装备和国际、国内技术领先的独家产品。

市场供需对接搭建新平台。借助“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建设契机,成功组织举办全省首届环保技术装备现场展示会,共有全国14个省市100余家企业300余件新品参展,国家环保部庄国泰副部长、陈奕君副省长以及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等6000多人次到场参观,超50万人次线上观展,促成合作意向52项,有效助力我市环保装备企业实现供求有效对接,促进产业提升发展。组织16家企业参加义乌国际装备博览会,大力促进我市装备企业与国际智能装备制造业的交流合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