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经信动态
重要会议
要闻
专题专栏
网上办事
在线咨询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
经信动态
首页 > 经信动态
聚焦五大转变——我市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

发布日期: 2020-08-28 15:02:1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经信局(市中小企业局) 字号:[ ]
分享: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绍兴市2020年度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作要点及工作清单》(绍市工转升办〔2020〕10号)要求,统筹抓好越城家用电器、柯桥纺织、上虞化工、诸暨铜加工、嵊州家电(厨具)、新昌轴承6个省级分行业试点,项目化、清单化、绩效化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上半年,全市五大重点传统产业实现增加值377.6亿元,同比增长2.9%,高于面上规上工业增加值1.7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1.从“集聚”向“集群”转变

深入实施“双十双百”集群制造培育行动,建立集群(产业链)长统筹工作推进机制和集群制造群(链)长联系机制。成功召开全市集群制造发展大会,部署相关工作并向重点培育制造业集群和优势制造业集群集中授牌。编发集群制造培育简报,反映集群发展最新动态。纵深推进市区印染化工企业跨区域集聚提升,优化产业平台布局,致力实现产业集聚化发展向产业集群化发展转型。印染方面:34家印染企业组成国周、立新、飞越、龙翔、七色彩虹5个组团已开工建设,13家未组团印染企业按要求开展改造提升工作;化工方面:21家企业完成签约,其中东湖高科已开工建设。集聚完成后,预计柯桥区纺织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将从55.2%提升到73%;上虞区化工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将从52.2%提升到70.5%,产业集群效益逐步显现,相关经验做法也得到了省领导批示肯定。今年4月,省委书记车俊在虞调研产业协同中心时,高度肯定了上虞化工集聚提升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以柯桥现代纺织为核心,联动诸暨袜业、嵊州领带、新昌丝绸的绍兴现代纺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 从“人力”向“智能”转变

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新增认定14家市级工业互联网创建企业。全力推进5G网络规划建设,从无到有逐步推进5G信号覆盖,不断拓展5G产业应用领域,上半年新建开通5G基站3583个。实施“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新增上云企业1600余家。深入推广智能制造“新昌模式”,按照《绍兴市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开展智能化改造,上半年全市新增工业机器人1181台,新增培育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商10家。全面启动312家重点企业智能化改造,累计实现投资26.98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77.41%;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项目319个,累计完成投资56.21亿元,占当年计划投资53.54%。举办“智领绍兴·共纺未来”、“智领绍兴·居行天下”等为主题的全市分行业智能化改造推进系列活动,促成纺织、家居等行业企业与工程服务商、金融机构的紧密合作。

3.从“产品”向“品牌”转变

深入推进全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专项提升行动,制订技术方案50个,发布对标结果719项,居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第一位。积极推动企业制定传统产业“浙江制造”标准建设,做好“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工作,上半年完成“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8项,新增“品字标”企业7家。致力拓展产业市场,提升企业影响力。组织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展示、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等9个项目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示活动。注重产品品质安全,开展黄酒立法。成立绍兴市黄酒立法工作筹备小组,开展调查研究,起草《绍兴市黄酒保护和发展条例》,规范黄酒生产标准,保护绍兴原厂地原料和工艺。


4.从“低效”向“集约”转变

坚决打破坛坛罐罐,深入推进“低散乱”企业(作坊)整治提升,全面排查整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节能降耗不达标以及其他违法生产的“低散乱”企业(作坊),加快改造提升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和产业集中度。上半年,全市共完成“低散乱”企业整治提升732家,占市年度目标任务的73.2%;完成淘汰81家企业的落后产能,涉及企业数占市年度目标任务的54%。加大对工业企业废气排放(VOCs)治理力度,实施重点行业VOCs治理项目56个。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制造典型,强化绿色示范标杆引领。上半年,新增认定市级绿色工厂39家,市级绿色园区5家。

5.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用足用好人才新政3.0版,深化实施“海内外英才计划”,大力推进优秀高校毕业生集聚工程、“373”全民技能提升行动。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大学生4.59万余人,新引进海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12人,引进国家“万人计划”人才、省特级专家等领军人才62人。加强职教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92万人次。优化人才企业金融服务,召开人才企业金融服务专项例会、人才创业企业挂牌上市培训班等活动,推出“人才保”“人才险”,为人才创业提供托底保障。积极争取央行专项再贷款再贴现规模,实施精准投放,上半年累计发放防疫专项再贷款52.29亿元;发放5000亿复工复产再贷款184亿元,支持企业6884家;发放1万亿元再贷款40.4亿元,居全省前列。加强土地要素保障,上半年全市共获得用地计划指标5273亩,占全省已下达计划指标的12.9%。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